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  八十書法之美【有片】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7/03/17 16:01

最後更新: 2017/03/17 16:01

分享:

分享:

對於書法,金耀基緊遁「美」這個字,「字不可以不美的,這是我很重視的。」(陳智良攝)

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的書法作品,掛滿集古齋展場,字與字之間的氣勢,撩動了展覽空間的氛圍,駐足欣賞,內心也隨着每筆每字有着微妙躍動。在字詞間與金教授談書法緣,也談現今世代與書法之間觸及心底的治癒。

展場中一隅,書法加添了氣勢。(陳靜儀攝)

董建華、劉遵義、董橋等人士出席金耀基八十書法展開幕剪綵禮。(陳靜儀攝)

要看大師書法!去片:

「金耀基八十書法展」現場的作品,都是金耀基80歲後寫成的。談到與書法的緣,正啟蒙自父親大人金瑞林先生。

父親是我書法的啟蒙老師。他常言道,讀書緊要,寫字也重要;字如人的面目,必須用心去寫。

年屆82的金耀基,氣色很好,眼神深邃明亮,談到最愛的書法,總是那麼津津有味,笑容滿面。

金耀基能讓父親緊密督促去寫字,是他十三四歲開始至大學的時期。

對於我的字,父親時有稱許,卻也說過我的字太多「己意」。

細看金耀基的書法,每筆每字也滲透了想法似的,才能構成如此獨特的氣氛,相信他父親早已看出這天賦,「己意」之說反而是讚許。香港散文家董橋把金耀基學術以外的文章稱讚為「金體文」,金耀基對甚具個人風格的書法笑說是「金體書」。

2016年寫的「杜牡《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古人》」。(陳智良攝)

案頭沒有毛筆的日子

70年代來港工作,不管是當大學校長還是撰寫論文,在退休之前的37年來,我基本上沒有再用毛筆,一輩子的中英文論述、文化政治評論及三本散文集,都是由鋼筆或原子筆完成。

即使沒有寫書法的環境,金耀基與書法依然有着連繫。

父親說即使我少寫,也要讀帖。

讀著名帖上各大名家的筆迹,王羲之、王獻之、蘇東坡、黃庭堅……金耀基的指頭不知不覺跟着筆劃撩動,「心靈手舞」就是他讀帖的狀態,就像在練字一樣。

2004年大學退休後,他重新執筆,每星期寫一兩次,每次全神貫注寫上六七小時。每次揮毫,心情就如運動般愉快。他尤其喜歡寫行書(行楷及行草)。

行書可以表達書法高的境界,可以有效表達書者的氣質與意思。篆書、隷書有着框框,性格問題吧,我不喜歡太多框架。

放下毛筆的 30 多年間,讀帖成為金教授重要的好習慣。(集古齋提供)

書法之於現世的意義

寫字,講求專注與定力,即使揮舞着行草,筆觸急勁,人依然要有定力。

不管寫字,做行政、做人也要有定力。

今天紛亂的社會,執筆寫字,意義何在?中國人在3000年歷史中,近100年社會遇着最大的變化。

昔日韓愈、李白、曹操、蘇東坡各大名家即使生於不同朝代,身處的依然是農業社會。中國近100年間進入工業時代,生活節奏、本質全然不同。古、今寫字人的心境、情緒固然差別很大,但這跟個人修為也有關係,亦是定力之意。現代人在紊亂之境,如何找到一些平靜的時刻,我相信靠寫書法、寫畫可以做到;只是從整體而言,我們難有古人安寧之感而已。

金教授的書法作品與學術著作一同展出。(陳靜儀攝)

金耀基坦言他這一生,有三種「書寫」,第一種是牽涉政治、經濟所談的學術論文、論述,另一種是從感性出發的散文,還有的便是書法。

時間一直向前,金耀基的三種書寫,經歷着時間的考驗,他看着節錄自其1978年著作《從傳統到現代》的書法作品,笑言不知道哪一種書寫,會在時間的洪流中(流傳)長一些;以中國傳統書法描寫現代化、大學之道,當中的融會與創意,便是永恆。

金耀基八十書法展

日期:3月16日至20日

地點:中環域多利皇后街 9 號三樓集古齋畫廊

【其他熱話】共同進退的政治助理被挖角 曾俊華:錢買不到的

【其他熱話】暖男為DSE考生打氣 只要盡了力成績不再重要

【其他熱話】國際名人IQ全面睇  Emma Watson 有幾聰明?

撰文 : Mui TOPick 記者